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语言文字专栏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文明创建 信息公开
今天是: 滚动公告:

六安市第九中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首页 > 德育长廊 > 心理指导

家庭对学生厌学心理成因的影响分析及对策

编辑日期:2015-12-15  作者/编辑:六安市第九中学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一、背景
  
  我校地区城乡结合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学生厌学现象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为:部分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爱做小动作,爱讲空话,课后不能主动完成作业,对作业拖拖拉拉。更有甚者的是个别学生上课故意捣乱,顶撞老师,逃学逃课现象也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我们通过调查确定对象,并对他们的家庭进行了走访、了解,希望从中找出家庭方面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措施,以期帮助扭转学生厌学这一不良局面,配合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教育手段,促进学校教育的更好进行。本文将就这个角度对厌学现象的成因作一个初步的分析、探讨。
  
  二、现状分析
  
  (一)富裕家庭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都市化、农村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城乡结合部中的大部分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了,生活条件好了,家庭存款多了。而这些富裕起来的农民家长信奉的是:再穷也要“富”孩子,更何况现在孩子不多。所以他们对子女往往是过分的溺爱、娇惯,对孩子言听计从,姑息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包括合理的和不合理的。家里的各种家务劳动,也从来不让孩子沾手,更不用说让他们过艰苦的生活了。例:小陈同学,小学时的成绩一般以上,人比较聪明,学习也比较认真,但在家里,他俨然是个“小皇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对他,真是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旦有个身热头痛、感冒的,父母一个电话打到学校,请假少则二三天,多则一星期,随着年级的升高,拉下的课很难补上,小陈就由此而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有的富裕家庭,还聘请家庭教师,但由于没有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导致孩子在校不认真学习,完全依赖家庭教师,结果适得其反。有的家庭在孩子的卧室内摆放大彩电、电脑,为孩子配备手机等。这样一味地满足孩子物质生活的需求,而忽视了思想品德的教育,造成了孩子好吃懒做,追求享受,贪图安逸,怕吃苦,怕受累,学习缺乏动力,遇到一点点困难时,缺乏一定的意志和毅力。所以学习稍有难度,成绩略有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在孩子畏难、退缩时,有的家长不是鼓励、帮助,而是一味的纵容。例如有一位家长知道孩子学习成绩明显退步,不肯做作业时,无可奈何地对我们说:“我们也不敢去逼他,万一有个三长二短的该怎么办呢?还不如随他去。”
  
  产生学生厌学现象的另一原因是富裕起来的家庭给孩子的零用钱相对比较多。孩子有了较多的零用钱,在节假日会约上小伙伴外出进行本不属于他们的娱乐活动:上卡拉OK、下饭馆等。玩物丧志,最终沉迷于娱乐之中,抛弃书本,导致厌学、弃学。
  
  (二)离异、单亲家庭
  
  近年来,随着离婚率的上升,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离异、单亲家庭的孩子,对不在身边的父亲或母亲有强烈的思恋情结,但由于相见的次数较少,父亲或母亲与子女的交流减少,父爱或母爱被剥夺,时间稍长,容易造成这些孩子冷漠、畏惧、抑郁、自卑、优柔寡断、多愁善感,不善于交际,缺少知心朋友,一旦遇到困难、挫折,只能自己解决,若自己解决不了的,则不了了之,日积月累,这些学生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离异、单亲家庭的父亲或母亲一般来说家务繁忙,无暇顾及子女,他们的子女多半由祖辈抚养,而祖辈对孙辈总是极为纵容、溺爱,家庭教育方法简单,不了解孩子,常以迁就为教育手段,寄希望于年龄大了以后会懂事。因此,平常重视生活上的呵护、爱惜,而缺少思想上的教育和学习上的关心,久而久之,造成孩子的厌学。
  
  有些离异家庭再婚,后父或后母与子女之间由于没有血缘关系,又缺少交流与了解,容易产生摩擦,产生隔阂。有些后父或后母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子女不问不闻,出了事情也不过问。这些子女容易自卑,心理情感闭塞,也容易产生厌学。例小韩,后母对他的事情一律不管,父亲远在外地打工,一年中难得回来一次。于是,小韩便成了“游牧民族”,自由自在,没有人管,也没有人问,自制能力又不是很强,学习也就一落千丈。
  
  离异、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缺少家庭的关爱,且父亲或母亲又忙于工作,非常容易受社会上不良少年的引诱,从而导致逃学厌学。例如小丁同学,由于父亲忙于工作,而自身性格又比较内向,缺乏与别人的正常交流。于是他就与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慢慢地,他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从而产生了厌学情绪。
  
  (三)家长自身因素
  
  (1)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为数不少的一些家长迫于当前的形势,急于无奈,在“棍棒之下出孝子”的古训误导下,便演绎成了粗鲁式的棍棒教育,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使孩子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2)家庭不和
  
  有些家庭,夫妻经常发生矛盾冲突,孩子在家庭环境中得到的体验是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过早地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感到失望与不信任。夫妻吵架、打骂往往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这样的孩子整日提心吊胆,心事重重,上课时精神难以集中,在家又无法安心学习,容易造成成绩下降,产生厌学情绪。
  
  (3)家长观念错误
  
  有的家长受“金钱热”的影响,错误地认为“知识不值钱,只要孩子爱劳动,活动能力强,将来能赚钱就行。因此,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放松要求,任其自然,成绩好坏一个样,导致孩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一旦成绩出现滑坡,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三、建议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传身教将对孩子产生极其巨大的影响。就此,我们提出一些建议供家长们参考。
  
  1.转变观念
  
  把再穷也要“富”孩子变为再富也要“穷”孩子。因为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所有的孩子长大以后早晚是要离开父母去独自闯一片天地的,与其到那时面对困难挫折困惑无助,不如让他们摔摔打打,“摔”出勇气,“打”出能力。
  
  父母亲要创造“条件”让孩子经受磨练,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公益劳动,树立以劳动为光荣,以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为可耻的思想。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劳动是精神振奋和手的技巧相结合的活动,劳动反映了人对他人、集体和祖国的态度”。让孩子参与劳动,参与公益活动,能使孩子从中体验艰辛、体验快乐,也从中培养了做人的高尚品格。
  
  2.言传身教
  
  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曾经说过:“家庭教育对父母来说,首先是自我教育”。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起着很大的影响。有的孩子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不良习惯是从哪里来的呢?不用质疑,是从父母那里学得的,而且,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即使通过学校的再教育,也很难更改。英国著名的小说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所以做家长的,在孩子面前,要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做孩子的表率。家长在工作之余进行正常的适当的娱乐活动,是不容置疑的,但首先得保证子女有安静的学习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同时对子女的学习情况也必须予以关心。家长一味地随心所欲,对孩子的学业冷漠处置,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
  
  在一个家庭中,矛盾是无法避免的,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每个家庭都有矛盾,或多或少,或大或小。但家庭中的孩子却是无辜的,他们不应该成为家庭矛盾激化的受害者、牺牲品。所以大人们不管是吵闹也好,打架也罢,静下心来,为孩子想一想,尽可能减少对孩子的伤害。
  
  3.关注子女,学会沟通
  
  作为家长,不管工作繁忙,也应抽空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关注子女的各种情况,及时解决问题。当孩子情绪上有波动,思想上有疙瘩时,家长应主动与其沟通,好好地加以引导。一旦父母平等地和子女交流,就没有什么不可以沟通的了。不容置疑民主型的家庭氛围对子女的成长的非常有利的。综观各种成功的家教个案,无不说明了: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孩子当作朋友看待,平等地与孩子交流,在孩子进步时提醒孩子要戒骄戒躁,在孩子遇到挫折时鼓励孩子继续努力。这样的做法比那些命令式的、棍棒式的教育要有效得多。
  
  以上的分析,我们仅从家庭方面来探讨中学生的厌学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好、成绩好,那么请让我们的家长们从自身做起,焕发精神,为培养孩子而不断努力。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引起学生厌学的原因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家庭、学校、社会等三方面的综合力量)多方面地分析、了解,提高认识,真正关心孩子,热爱孩子。让所有的孩子都能热爱学习,乐于学习,从小学好知识,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材。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