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九中 陈俊 山
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许多家长不知如何评点孩子的言行,面对孩子身上的一些问题,有的简单粗暴,有的放任自流,有的想科学正确地处理但却茫然无措而爱莫能助。其实,面对孩子的问题,我们要采取分析的方法,在正确的定性之后,采用对应的立场和策略,相信会收到较理想的效果。这里向大家推介与孩子相处的8字诀:法规、伦理、道理,情感。
一、法规
“你别管我!”“随我!”“你凭什么管我?”许多孩子常常这样冲着爸爸妈妈蛮横地喊叫。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大喊一声:“我是你老子!”接着挥动拳头,怒气冲天。有的家长一顿怒斥:“我是你妈妈,你还反天了不成?我辛苦把你喂大,到头来却遭到这种报应,作孽啊!”有的家长气得浑身发抖,两眼发直,气往心中咽,泪往肚里流,无可奈何地瘫坐在椅子上。
我认为,此时应该掣起“法规”这一尚方宝剑,我们要利用法理来“降服”孩子。此时,作为父母应该这样说:法律赋予我们监管你的权利,若不监管你,法律要惩治我,社会上的人们也会笑话我,说我家孩子没教养,法律在规定我“无条件抚养支持你成人”这一义务的同时,也赋予我监管你的权利,权利和义务永远是相依相存的,这是法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天底下没有不受约束的行为,法律规定就是行为的底线!相信你的“义正辞严”会浇灭你年幼孩子的“嚣张气焰”。
一些家规或父(母)子之约也可视作“法规”的一部分。如有一段时间我家孩子下了晚自习后总想再来一顿正餐,热气腾腾兴味盎然地饱食后,虽然红光满面惬意舒展,但一时难以静心,失去了深度学习所需要的清冷孤寂感。我虽然力劝,但他仍依依难舍,情急之下他说:“只要你平时在家不喝酒了,我也就不吃了。”我当即应允,并与他击节立约。他愕然之后是悔然,但为时已晚。每每条件反射式地想念晚餐时,我便轻诵“条约”,如唐僧对孙悟空念起“紧箍咒”,他只好呐呐作罢。法规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孩子将来适应“规则丛生”的社会。
二、伦理
伦理即规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法则。中国是一个伦理型的国家,“三纲五常”纵横中国几千年便是明证。“三纲五常”虽遭到一定批判,但其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却有很大的合理性,并且在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孝敬长辈,尊重他人,推已及人(换位思考),讲究信义,礼貌待人……是当下应让孩子遵循的伦理规范。
孩子视父母为保姆没有丁点儿愧疚;对于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无动于衷;顶撞父母并无礼取闹竟无半点自责,很大程度上都跟孩子伦理意识不强有关。伦理意识行为的培养,可通过榜样示范,重读经典,感恩教育等途径来实现。
记得网络视频上曾播放一位妈妈分娩亲子的全过程。其艰难痛苦的挣扎令无数大学生为之动容,感动得潸然泪下。历史上的“卧冰救母”,李逵因母亲被虎伤而怒杀老虎,身边触手可及的亲情演绎,皆可作为唤醒孩子伦理意识的鲜活教材。作为家长,对家庭负责,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以身作则,不断学习思考教育孩子的科学法规,用心“扮演”为人父母的角色,本身就是一种极强的伦理昭示。
三、道理
人是理性的动物,所以我们要唤醒孩子的理性认知。随着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的成熟,独立性的增强,我们要提高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力求让孩子成长为一个理智的人。
孩子好吃零食,作息无规律,疏于锻炼。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切入:你已是中学生了,自己应该知道怎样做才是科学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在同学面前咯嘣咯嘣地吃着零食,你不觉得像个小孩吗?规律生活,积极锻炼,善于协调学习与运动休息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也是证明你长大的方式。站在孩子立场上的科学说理,相信孩子不会不欣然接受。
孩子讲究穿戴和装扮,模仿社会青年或影视剧人物的外观,我们可如是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作为中学生什么才叫美呢?那就是朴素、大方,清新阳光,俊朗,像个学生样,用心灵和行动来诠释“初中生”内涵,才叫真正的大智慧。相反,作为中学生却追求穿戴,装模做样,无异在向大家宣告你的心不在焉,浅薄和学业不良,你可能在部分同学中哗众取宠,但却让老师和大部分同学对你产生了不好的印象。如果花点钱可以证明你的价值和才能的话,别说一千,两千也无所谓。但是这可能吗?
很多时候,孩子自知无理或理屈辞穷,便通过吵嚷,哭闹或软磨硬泡的方式以求“曲线救国”,这时家长可千万不要心软或轻易委曲求全,而要拉下脸横下心地坚决打一场“心理战”,迫使孩子回到理性的道路上来。因为培养孩子说理的意识行为,是对孩子深层次的负责与关爱,是在为孩子独立走向社会做铺垫。
四、情感
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一种有力的教育手段。家长与孩子有着天然的血缘亲情和生活联系,因而利用情感教育便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孩子成绩不良,学业不佳时,不是一味地怨责,而是首先做自我检点:关心不够?陪伴不够!指导不力?有没有基于孩子的实际采用相应的方法,提出可行的目标?对孩子的智力开发和理想的树立,意志力的锤炼有吗?为孩子营造温馨民主的家庭氛围了吗?自己在生活工作中表现得谨严、上进、富有理想、激情和效率吗?当这一切问题的答案皆是否定的时候,请耐心地听一听孩子失意的痛楚表白,理解他(她),尊重他(她),共同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并提出下一步努力的目标。把孩子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把孩子的失败当成自己失败,把孩子的进步当成自己的开心与骄傲,当你与孩子结成了同荣共辱的“共同体”的时候,相信孩子在学习上会多一份自觉与感动。
孩子学习厌倦或疲倦了,带孩子散散步、打打球、外出旅游。为其按摩按摩,帮助孩子放松。发展其兴趣,保持心灵的阳光与宁静,并在活动中体味学习的艰辛和不易,赞叹孩子的聪慧与毅力,描述学习给孩子成长带来的可喜的变化,畅想因此而获得的美好远景。无形中使孩子把学习与个人的成长,父母的心情,家庭的建设联系起来,从而增添了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孩子由此所产生的变化往往让两代人皆惊诧不已。
我们不能在向孩子提要求时,或怒气冲冲地数落孩子,或大段大段地陈述自己的悲苦与血泪创业史,这可能使得孩子感到学习是一种“强制”或“交易”。把自己的艰苦岁月或辛酸遭遇当作为故事,在适当的时候讲给孩子听,父母浸透着怀念和伤感的心灵演绎,会让孩子在历史的从容中久久地徜徉与品味,从而生发出体恤与感动。现实生活中,家长毫无怨言地教育照顾孩子,踏实勤勉地工作,积极上进地生活,面对困难和挫折坦然坚强,乐于牺牲自己,幸福孩子,等等,其实就是在用行动和心灵告诉孩子:“让我们一齐努力!”
不与孩子斤斤计较,不与孩子进行争吵上的你来我往,放纵一下孩子偶尔的撒娇与耍泼,静静地“欣赏”孩子情绪失控时的无理取闹,我们要站在一定的高度,用心演绎“父母”的真义,为孩子创设一个智慧充盈、温情洋溢的生活天地。
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真情滋养人性,相信你的孩子会因此灵动情丰,洒脱飘逸!
当然,法规、伦理、道理、情感在实际生活运用中并不是完全割裂、泾渭分明的,而是在很多时候相互促进、合而为一的。作为家长,科学、适时、有效地运用“8字”诀,是富于教育智慧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