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出来》教案
六安第九中学-储荣
一、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了解作家及科幻小说的文体特征。
2、了解小说的情节, 领会文章主旨,增强环保意识 。.
3、锻炼学生的想像能力,学习运用联想,续写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文章主旨,增强环保意识。 难点: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出示“三废”污染现状图片让学生观察,教师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哂(shěn)笑 牟(móu)取 棘(jí)手 履行(lǚ) 铆(mǎo)钉 贪婪(lán) 众目睽(kuí)睽
2.解释下列词语。
哂笑:讥笑。
牟取:谋取名利。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棘手: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
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逍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而不断出现。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
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
3、作者及文体:
星新一:日本科幻小说家 。
“科幻小说” : 是小说类别之一。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像。通常将“科学”、“幻想”和“小说”视为三要素。是随着近代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文学样式。一般认为英国诗人雪莱之妻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是第一部科幻小说,法国作家凡尔纳被誉为科幻小说之父。我国高士其等也写过不少优秀的科幻小说。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复述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一场台风过后,地面出现了一个深不可测的洞。引来各方人士的议论和探究,结果建议填掉。一个商人买去了洞的所有权,于是各种”三废”和垃圾纷纷扔进洞里,不久先前的声音传来,扔进洞里的石子飞出来……
情节:①故事开端:台风过后地面出现一个深洞。
②故事发展:村民把洞卖给了一个商人。
③故事高潮:人们纷纷把各种垃圾扔进洞里。
④故事结局:报应——声音传来,石子飞来…
3、布置作业:识记并抄写字词。
第二课时
4、浏览并研习课文:
(学生质疑,小组合作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1)、“喂——出来”在文中出现几次?有何作用?
在文中出现两次。作用:点题,并前后呼应,使文章首尾圆合。
(2)、文中的洞是比喻什么?
人类生存的环境或土地。
(3)、洞是真的无底吗?’
表面上是无底的,正像我们的世界,表面上是无边无际,实际上是有限的,无底洞已经溢满,地球已经不堪重负。
(4)、小说结尾那奇怪的叫声和石子是从哪里来的?
叫声和石子是从那个深不可测的黑洞里来的。最初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了一声:“喂——出来!”后来,他捡起了一块小石头扔进了洞里。叫声就是他当初叫的,小石头就是他当初扔的。
(5)、天下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原先往洞里丢进了什么,最终都将会出来。接下来原子能反应堆的废料、机密文件、动物尸体、流浪者尸体、废物、污水、日记本、照片、假钞票、犯罪证据,这些现代城市的垃圾都将会飞下来,飞到这座城市居民的头顶上,让他们饱尝自己酿成的苦果。
(6)、作者要说的道理是什么?
人类一切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举动,到头来都将危害人类自己。
(四)、探究活动
1.讨论文章主题。
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课文给我们那些启示?(各述己见)
3、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略)
(五)、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 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 样 那样的“无底洞”? 小说虽然情节出于幻想,但理念却发人深省。
(六)、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一、二。
2.续写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