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
课前准备: 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有用功与额外功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搬移物体过程中,可以用手直接搬,还可以利用机械。
演示1:(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交流: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
测算: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
分析: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
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
分析:教材图13-16a、13-16b中,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1.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2.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3.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4.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讨论: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
(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重物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
至此,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2.公式:
3.讨论: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例题: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
6m,则泥桶上升了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是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讨论:
(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
(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
注意事项:
(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学生实验:
实验结果:
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思考:(1)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
课堂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机械效率含义。
3.机械效率总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教学重点: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小车、木块、重物、小桌、沙子、弹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新课引入:
置疑: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呢?
学生讨论。人类生活、生产是离不开能量。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
问题: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
学生讨论回答。那么,什么物体具有能呢?
指出: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到底什么是能呢?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能
1.演示实验:
(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
2.分析、讨论:
(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做没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能量”的概念。
3.“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
举例讨论: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析: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二)机械能:
问题: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
回顾实验作答:
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
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被举高;
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
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三)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学生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
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
(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
设计实验:
思考:
(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探究: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2.练习: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_____。为什么?
(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____。为什么?
(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
不同?
第 二 课 时
(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依据。
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思考:
(1)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探究后,汇报结果;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
(五)机械能的转化
1.说明:
(1)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
2.练习: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③被拉长的橡皮条。
④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3.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演示并分析活动A中设置的实验:
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分析教材三个实例。
课堂小结: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速度的关系;
3.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高度的关系;
4. 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7.4 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2、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3、会对电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课前准备: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与实验,研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活动1: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①观察小灯泡的标称值,其意义何在?——实验认识。
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并按要求进行实验,一要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二要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启发学生总结以下结论:
a.当加在灯泡上的电压等于灯泡上标出的电压时,灯泡能正常发光。
b.若高于标出的电压时,灯泡发光很强,甚至被烧毁。
c.若低于标出的电压时,灯泡发光很弱,甚至看不出发光。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压值,指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功率值,指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在此基础上引出:
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额定电流I额: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实际电压U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
实际电流I实: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流。
1.若U实>U额,则P实>P额;
2.若U实=U额,则P实=P额;
3.若U实<U额,则P实<P额;(2)活动2: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
①提出课题,讨论实验原理:
P=W/T和P=UI两式的含义
②根据P=UI设计实验,画电路图。
③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
④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略高于或略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
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二、讲解例题:
1.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意义。
2.注意考虑灯泡发光时电阻不变。
三、小结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