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语言文字专栏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文明创建 信息公开
今天是: 滚动公告:

六安市第九中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优秀教案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编辑日期:2013-8-12  作者/编辑:潘杨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133   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教学目标:

1知道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理解机械效率,会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 知道机械效率总小于1,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和意义。

教学重点: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及机械效率。

教学难点同一机械的效率是可变的。

课前准备: 斜面、小车、铁架台、滑轮组、细绳、钩码、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现代社会是讲求效率的节约型社会,时时处处都要讲究提高效率。使用机械也要讲效率。那么,什么是机械效率呢?

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有用功与额外功

(一)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

日常生活中,人们搬移物体,不是将物体平移到另一个地方,就是将物体从低处搬到高处(或从高处搬到低处)。

 课件展示有关生活、生产中搬移物体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搬移物体过程中,可以用手直接搬,还可以利用机械。

演示1:(1)用手将一重物直接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2)利用斜面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3)用动滑轮将该重物从低处匀速搬到高处。

交流:这些实验中,如何测算人做功的多少?

测算:测出上述实验中人所做的功?

分析:利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为何多一些?

讨论: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学生经过思考、讨论,可以作答。

分析:教材图13-16a13-16b中,哪些功是我们为了达到特定目的必须要做的功?哪些功是我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指出“有用功”、“额外功”及“总功”的含义:

1.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重力所做的功。

2.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3.总功(W):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

4.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W有用+W额外

(二)什么是机械效率

讨论:

1当你用水桶提水时,有两只大小相同的水桶可供选择,一只是轻质塑料桶,另一只是厚铁皮桶,你选择哪一只水桶?为什么?

2当你用动滑轮提升一只重物时,你希望选用什么样的滑轮?为什么?

至此,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机械效率的定义和公式。

1.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2.公式:

 

3.讨论:

1)机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2)机械效率的单位是什么?

3)为什么机械效率总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如何提高机械效率?

4.例题:

如图所示,建筑工人用滑轮组提升重为220N的泥桶,动滑轮重为20N,不计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及绳重。如果工人将绳子匀速向上拉了

6m,则泥桶上升了多少?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三)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目的:是测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实验原理:

 

讨论:

1滑轮组工作中的有用功怎样计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2滑轮组的额外功是怎样产生的,是否便于测量?

3)有其他简便的方法测算总功吗?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4)为了求出滑轮组的有用功和总功,进而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滑轮组外,实验中还需要哪些测量器材?

注意事项:

1)钩码上升的高度h,可用竖直放置在钩码旁的刻度尺读出,以钩码的下端为标准读数。

2)拉力F的大小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不要和外壳摩擦。

3)测量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时,可事先在细绳自由端上作一标记,再拉弹簧测力计,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刻度尺量出钩码上升的高度后,再量出细绳标记移动的距离,就是细绳自由端通过的距离s

学生实验:

实验结果:

同一个滑轮组,在提升不同的重物时,其机械效率是不同的。

思考:(1)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什么?

课堂小结: 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机械效率含义。

3机械效率总小于1
4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134   认识动能与势能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4. 能解释自然界中机械能相互转化的现象。

教学重点:建立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理解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小车、木块、重物、小桌、沙子、弹簧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置疑:你知道人为什么要吃饭呢?

学生讨论。人类生活、生产是离不开能量。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学习并了解一些有关能量方面的知识。

问题:根据你的认识与了解,能说说能量有哪些形式吗?

学生讨论回答。那么,什么物体具有能呢?

指出:机械能是能量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到底什么是能呢?

二、新课教学

(一)什么是能

1.演示实验:

1)运动的小车推动木块运动。

2)被举高的重物下落将小桌子压入沙中。

3)被拉伸的弹簧拉动小车运动。

2.分析、讨论:

1)运动的小车对木块、被举高的重物对小桌、被拉伸的弹簧对小车做没做功?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有什么共同特点?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出“能量”的概念。

3.“能量”的概念:

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4.如何去判断能的大小

举例讨论:四、五级风能够推动帆船“逆水行舟”;

八、九级大风可以使大树“前仰后合”,而飓风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分析:哪种风具有的能量最大?你怎样判断能的大小?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5.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J)。

 (二)机械能:

问题:运动的小车、被举高的重物、被拉伸的弹簧都具有做功的本领,所以都具有能。它们具有能的原因是否相同呢?

回顾实验作答:

小车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运动;

重物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被举高;

弹簧之所以具有能,是因为其发生了弹性形变。

为了区分它们,物理学中作了如下规定: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动能:

机械能              重力势能:

           势能

弹性势能:

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哪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哪些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三)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动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猜想的依据。

学生猜想:(1)动能的大小可能跟物体的速度有关;

理由是:用玩具手枪射出去的塑料子弹威力大,而用手扔出去威力小;

2)动能的大小还可能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理由是:在车祸中,电动自行车撞倒行人的后果不太严重,而以相同速度行驶的大卡车撞人的后果严重。

设计实验:

思考:

1)怎样让小球自己运动起来,获得动能?

2)动能的大小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用什么方法进行实验?

3)怎样改变小球运动的速度?又怎样控制小球运动的速度相同?

4)怎样比较小球动能的大小?

实验探究:

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

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2.练习:

(1)一辆汽车突然加速行使,它的动能______。为什么?

(2)洒水车在马路上匀速前进并不停地洒水,它的动能_____。为什么?

(3)交通部门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为什么同一路段不同车辆限速

不同?

  

         

 

(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置疑: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并说明依据。

学生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思考:

1)如何利用所给器材,比较重物重力势能的大小?

2)如何在实验中控制有关的变量?

学生根据设计方案探究后,汇报结果;

分析总结、得出结论: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关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让学生自己课后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探究。

(五)机械能的转化

1.说明:

1)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表现形式。

2)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也可以只具有动能或者只具有势能。

2.练习:说明下列物体具有什么形式的机械能:

①在海上行驶的轮船。

②吊在天花板上的吊灯。

③被拉长的橡皮条。

④在空中飞行的子弹。

3.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演示并分析活动A中设置的实验:

得出结论: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分析教材三个实例。

课堂小结:

1.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机械能;

2.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速度的关系;

3.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及高度的关系;

4. 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174  怎样使用电器正常工作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观察,研究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2、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3、会对电功率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教学难点:学会实验设计,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课前准备: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电源、导线、滑动变阻器、开关

教学过程:

一、通过观察与实验,研究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

(1)活动1: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①观察小灯泡的标称值,其意义何在?——实验认识。

②根据电路图连接,并按要求进行实验,一要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二要观察灯泡亮度的变化,启发学生总结以下结论:

a.当加在灯泡上的电压等于灯泡上标出的电压时,灯泡能正常发光。

b.若高于标出的电压时,灯泡发光很强,甚至被烧毁。

c.若低于标出的电压时,灯泡发光很弱,甚至看不出发光。

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压值,指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压;用电器上标明的电功率值,指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在此基础上引出: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P: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功率。

额定电流I: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实际电压U: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功率。

实际电流I:用电器实际工作时的电流。

1.若UU,则PP

2.若UU,则PP

3.若UU,则PP(2)活动2:测算小灯泡的电功率

这是一个重要的学生实验,让学生亲身经历。

①提出课题,讨论实验原理:

P=W/TP=UI两式的含义

②根据P=UI设计实验,画电路图。

③根据电路图选择实验器材。

④连接电路,进行实验,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略高于或略低于额定电压时的功率)

⑤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二、讲解例题:

1.理解额定电压、额定功率、实际电压、实际功率的意义。

2.注意考虑灯泡发光时电阻不变。

三、小结主要内容。

四、布置作业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