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语言文字专栏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文明创建 信息公开
今天是: 滚动公告:

六安市第九中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优秀教案

整式加减

编辑日期:2014-3-8  作者/编辑:潘杨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整式加减(第1课时)

                       六安九中 刘芝贵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的概念,能识别同类项;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合并同类项的运算,体验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3.能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来化简整式;

     4.经历合并同类项法则的得出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认知规律.

【教学重点】

      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及应用。

【教学难点】

      正确判断同类项,准确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到动物园参观时,可以发现老虎与老虎关在一个笼子里,大象与大象关在一个笼子里,猴子与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动物园为什么不把老虎、大象、猴子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呢?

    2.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还有哪些事物也需要分类?能举出例子吗?

             生活中处处有分类的问题,在数学中也有分类的问题吗?

   、合作交流,探究新课:

    1.观察下列各组单项式,找出它们共同点。

                          

                  0 5

      归纳: 所含字母相同;

           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3.说一说: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为什么?

          

         

 强调:两个相同:字母;  相同字母的指数。

 4.已知代数式 是同类项,则 =              

 5.现在大家想一想,是不是同类项跟什么因素有关?跟什么因素无关?

    、有关:字母与字母指数;

    、无关:系数与字母位置。

 6.辨析下面两句话正确与否。

    、如果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则这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等。            

    、如果两个单项式的次数相同,则这两个单项式是同类项。            

  7.指出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

            

、观察归纳,再探新知:

  1.运用有理数的运算律计算:

=            =            

  2. 如图,建筑工人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铺设地面。怎样用代数式表示两种不同颜色的大理石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

5

n

8

n

3.试一试:计算下列各题

        

4.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5.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强调:系数:各同类项系数相加作为新的系数;

       字母及字母的指数不变。

6.判断下列几题合并同类项是否正确。

               

7.问题:多项式中,不在一起的同类项能否合并?为什么?

  练习:

8.例题分析:

  1:合并下列各题中的同类项。

      

 

 

 

 强调步骤:找同类项; 移动位置;  合并同类项;  得出结果。

   2: 求多项式 的值,其中

     注意:求代数式值的格式。

   3:合并同类项:

     

     

     

  9.判断和合并同类项的口诀:

         同类项,须判断,两相同,是条件 ;

         合并时,须计算,系数加,两不变 。

 、随堂练习,应用新知:

      详见教材第72——73  练习  1——4题。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同类项,合并同类项

      方法:化未知为已知的学习方法,整体的思想方法。

                            

两个依据

                                  1)所含字母相同;

       同 类 项

                                  2)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法则

                                 1)系数相加作为结果的系数。

      合并同类项

                                 2)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作业评价,反馈新知:

        教材第77  习题2.2 12题。

  、教学反思:

 

整式加减(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去括号法则。

2.应用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去括号。

3.通过去括号法则的 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去括号法则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号的去括号运算.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提出问题:什么是同类项?同类项有哪两个特征?

    2.下列各题中的两项是不是同类项?

           

    3.合并下列各式中的同类项:

     

      

    4.提出问题:多项式 中有同类项吗?如何合并?

    5.共同归纳:要去掉括号。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提出问题:如何去括号呢?

    2.填空:

   =       =       =      =    

  3.计算下列各题,并观察所得结果。

              

                                    

  4. 提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两种运算有何区别?

  5.总结:从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按照两种不同的运算顺序,所得结果相同,即去括号时不能改变原式的值。

  6.提出问题 :上面四组式子,每组式子左边都有括号,并且括 号前面有“+”号、“- 号,而右边没有括号,比较右边相应项的符号的变化,你能归纳出去括号的法则吗?

  7.归纳: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变符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简述: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全变号。

   8.强调:

  、各项不变符号、改变符号的含义。

  、括号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去掉。

9.算理说明:

 

 

10.巩固法则:

                        

                  

                       

11.例题分析:

    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说明:①易错的地方,错误的原因。

           ②怎样防止错误。

、随堂练习,尝试反馈:

     详见教材第74——75页 练习 第1——3题 。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本节课我们学习 了去括号法则,下面我们一起回顾这一法则:

     1.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变符号。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连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变号。

   3.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还有数字,要与括号里的各项相乘,记住不要漏乘。

、作业评价,应用新知:

     教材第77页 习题2.2 47

、教学反思:

 

整式加减(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添括号的法则;

     2.能熟练应用添括号法则,能按要求添括号;

     3.能对多项式进行按要求的排列;

     4.通过添括号法则的 推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以及类比、联想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1.添括号法则以及按照要求添括号;

     2.多项式的排列。

【教学难点】

     括号前面是“-”时的添括号及多项式排列时符号问题。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人新知:

      1.去括号的法则是什么?

      2.化简下列各式:

         

         

         

      3.填空:

       =                =                

 =              =              

   、观察归纳,探索新知:

      1.上面的填空是去括号,我们如果把它们反过来写,就能得到:

                   

                 

       你从中能得到什么规律?

     2.归纳总结:添括号法则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

        、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简述:添括号,看符号,是“+”不变号,是“-”全变号。

     说明:添括号与去括号是互逆的,可以相互检验。

    3.练一练:在下列各式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项。

      );   )。

4.做一做:给下列多项式添括号,使它们的最高次项系数为正数。

            

   5.按要求给下列各题添括号:

     、用括号把多项式 分成两组,使其中含 的项相结合,含 的项相结合(两个括号用“-”号连接);

     、把多项式 写成两个整式的和,使其中一个不含字母

 、合作交流,再探新知:

   1.有身高各不相同的五位同学排成一列,怎样排最美观?(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

   2.观察:多项式 是几次几项式?分别由哪几个项构成?这个多项式看起来

有些乱,你能否模仿五位同学排队对它重新进行一下排列?

  3.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降幂排列.(最高次项在最左边)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的升幂排列.(最高次项在最右边)

  4.做一做:将多项式 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问题】你认为的在进行多项式的的升降幂排列时需要注意 的问题是什么?

   (重新排列多项式时,每一项要连同它的符号一同移动。)

  5.思考:多项式 如何排列?(要指明按哪个字母。)

6.练一练:分别按字母 对多项式 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7.强调注意:

   多项式中的项,是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的,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个部分而一起移动,如果原来的第一项省略掉性质符号“+”,搬到后面时就要补上这个“+”号.如果原来的中间项搬到第一项而性质符号是正的,也可以省略这“+”号,但性质符号“-”不能省略.

   、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排列时,只按这个字母的指数进行排列.没有这个字母的项,若按降幂排列时,则排在最后一项;若按升幂排列时,则排在最前面一项.

   、多项式的排列根据加法交换律交换了项的位置,没有改变多项式的值。

、随堂练习,尝试反馈:

  1.教材第75  练习  1——3题;

  2.教材第76页 练习  2

  3.分别按字母 多项式 进行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作业评价,应用新知:

     教材第77  习题2.3  356题。

、教学反思:

 

整式加减(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过程,知道整式的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其结果仍  然是整式,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2.知道整式加减运算的步骤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3.会按要求正确地列出多项式的和或差的算式,并求出其结果。

【教学重点】

  利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

   根据题目要求,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式加减。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 叙述去括号法则及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某中学合唱团出场时第一排站了n名同学,从第二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 多1人,一共站了四排,则该合唱团一共有            名同学参加演唱.

   3.三角形的周长为48,第一条边长为( ),第二条边长( ),求第三条边的长.

 、合作交流,探索新课:

   1.观察式子: ,要将这两个式子进一步化简,实际上要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2.做一做: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下列代数式,并将其简化吗?

       .

  3.几个整式相加减,通常用括号把每一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连接.

整式加减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4.例题分析:

        1:求整式 的和

  5. 练一练:   、求上述两个整式的差 

                、求 代数式 的和。

  6.归纳: 整式加减运算的一般步骤:

     、根据题意列代数式;

     、去括号;

     、合并同类项。

   强调:整式加减的结果仍然是整式,结果习惯上要按字母降幂排列或升幂排列。

 7.例题分析:

2: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

强调:不能先把 直接代入代数式中去求值;

      注意解题格式步骤要清楚;

    去多重括号时可以从外向里去也可以从里向外去。

8.引申:

  、一个多项式加上 ,求这个多项式。

  一个多项式减去 ,求这个多项式。

  、已知

      计算: 。并将结果按 降幂排列。

、随堂练习,反馈新知:

    1.教材 第76——77页 练习第1345题。

    2.已知:

      求多项式 的值,其中

    3.由于看错了运算符号,小明把一个整式减去整式 误认为是加上 该整式,结果答案是 。求原题的正确答案。

、课堂小结,巩固新知:

   1.整式加减的基础是去括号与合并同类项。

   2.整式加减的步骤是什么?

   3.整式加减的结果还是整式,但结果要按某个字母进行升幂排列或降幂排列,最常见的是降幂排列。

、作业评价,应用新知;

    1. 教材第76  习题2.2  7题;

    2. 教材第80  A组复习题  1011题。

、教学反思: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