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语言文字专栏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文明创建 信息公开
今天是: 滚动公告:

六安市第九中学欢迎您!

站内搜索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九中学生拾金不昧传佳话
校长信箱
留言反馈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让思想品德活动课“动”起来

编辑日期:2016-10-23  作者/编辑:潘杨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让思想品德活动课“动”起来

梁中兵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全方位的改革,它涉及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与管理等诸多方面。《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较大幅度增加了活动的要求,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何谓活动课教学呢?它是指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法制观念、道德品德、社会责任感形成为目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是思想品德教学的主要形式,它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新课程对学生的最大要求,就是让每位学生动起来。强调在活动中学,在活动中用,并在教学时间上予以充分保障。活动课时占了总课时数的1/3左右。活动方式丰富多彩,有的动手、有的动脑、有的走出校门走向社会作调查、有的提建议谈感想等。作为教师,就要适应新课程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上活动课时,教师自己讲的是极容易的事,但要让学生动起来是不容易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在活动课里“动”起来呢?

一、借助表演或模拟,让活动课“动”起来

思想品德新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景,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课教学。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课中真正成为学习主体,在活动课中“动”起来。

当代中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新观点特别感兴趣,而且易于接受、表现。为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教师可以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活用教材。因为许多活动课的活动内容是可以通过创设一些相关的小品来强化对课文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讲七年级“珍爱生命 善待生命”活动时,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必备的求生知识,改编教材内容,确定角色。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加以指导,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主人公进行求生小品表演。学生在课下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6-8人),自备道具,排好学生表演的顺序,每组表演时间为3分钟左右,并选出一名主持人,一位记时员和比较懂得表演技巧的五位同学作评委,最后根据表演的结果选出优秀小组奖、最佳表演奖、最佳合作奖。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表演使他们张扬了个性,展现了风采,尤其是尤佳佳小组的同学,表演到位,展现了被围困在着火的房里,怎样保护自己的情景。

再如:八年级法律常识的活动课,举办模拟法庭活动,让学生“动”起来。从案例的选择,到了解诉讼程序,再到辩护词的撰写,最后的法庭审理全过程都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王舒小组做得最好,她还特别上网查阅如何撰写辩护词,在法庭的审理过程中,王舒还真像个法官,戴着法官帽审得有板有眼,其他成员配合得不错。其实学生“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一个创造的过程,一个提高的过程。

二、进行自主学习,让活动课“动”起来

“自主”就是学习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发现、探究、理解知识的过程。自主是乐之根本,一个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中,能真切地感到为自己做主,从而获得充分的自尊感、自信感、自豪感。《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要让学生享受生命之乐,就是要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体验到自主。为此教育家叶澜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

我在执教九年级“树立崇高理想”的活动课时,改变传统的单纯接受性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进行自主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先让学生学习教材内容,回顾自己小时候的理想。教师点拨:小时候我们都有自己的理想,尽管幼稚却代表了我们对生命的渴望,反映了我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同学们,请你们谈谈现在的理想是什么?请大家进行“理想接龙”,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理想并相互交流。九(2)班“理想接龙”搞得非常活跃,积极性很高,每个同学都谈了自己的理想。在交流时,学生畅所欲言。有的同学说,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去探索海底世界,现在我的理想是想当一名考古学家,这是由我的性格、体能决定的。有的同学说:我想当名数学老师,培养更多的数学人才……在此基础上,教师作适当引导、鼓励:刚才你们都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很好,下面请拿起笔来,让我们以心灵为笔,以生活为纸,给自己的人生描绘最美的理想树。学生在纸上画一棵树,并留下空间填写学业、事业、家庭、休闲、自我成长方面的目标。教师提醒保留好这棵理想树,在本框最后一个活动中将会继续使用,班级可以交流,也可以张贴到“学习角”里。学生的自主学习,既能让学生在活动课里动脑、动嘴、动手,又能理解了理想的概念。这样,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过程,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

三、通过合作学习,让活动课“动”起来

合作学习,是教学条件下的组织形式,与个体学习相对。它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学习。

活动课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活动课“动”起来。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组长可以是教师指定,也可以由组员推荐或自我推荐;这样做,一方面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活动课的过程中,科代表和小组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首先与科代表协商,达成了共识,便于活动课的展开,科代表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小组长的积极参与,又为活动课“动”起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我在执教八年级活动课“培养亲社会行为”时,让学生合作制作这份规划,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去,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活动步骤:第一步,情感酝酿。播放宣传片,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的脑“动”起来,在此基础上播出活动任务。第二步,小组竞赛。组长负责协调组内工作,在组长带领下,每组分别提出一个社区活动设计。第三步,作品评比。先让各组长把规划在多媒体上播放,然后比一比哪一个更富有特色,更切实可行,更富有建设性。师生一起评出最富创意奖、最富建设性奖、最佳行动奖。第四步,齐心协。汇集全班同学的智慧,做出一份最好的活动规划。这样的活动课既让学生动脑、动手,又能把活动探究与知识学习有机地统一起来。

经过这系列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同学们对活动课产生了兴趣,课堂气氛也越来越活跃。因为在课堂上,同学们分小组坐在一起,做题有竞争 ,回答问题也有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大家的水平都有提高。

四、深入探究学习,让活动课“动”起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激发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培养学生其好奇心,求知欲,就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在活动课里“动”起来,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 在介绍“负责任的代价”这框时,我首先是创设情景。这是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首要环节。教师声情并茂地讲了大学生张华抢救掏粪落池的老农民光荣牺牲的事迹,学生很快地进入教学情景从而来激起学生的责任感。教师提出问题探究:张华舍己救人,到底值不值得?然后让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组内进行辨论,亮出自己的观点,寻找突破口。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适当点拔责任的代价与回报,这样的活动课学生从小组的“动”到了全班的“动”。学生对责任的代价、责任的回报,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少了教师说教的痕迹,多了情感上的体验,感情上的升华。这种探究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学生不断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推动力。

探究活动不但可以在课堂 上进行,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外进行探究。在活动课的教学中,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家庭、走向社会。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课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里,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新课程非常注重实践,重视社会调查,来发展学生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活动课的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联系学生身边的变化,触及学生所熟悉的人和事。如“采访父母或亲友对生活有哪些美好的愿望。”使学生明白了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地提高的事实。“对居民用水浪费的调查”,学生认识到水资源有限,要珍惜水资源,同时也懂得了基本国情。“考察学校及周边的环境情况”,能树立环保意识。这些内容以活动的主要形式展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访谈”、“调查”、“搜集材料”等一系列的活动中,理解和巩固知识,提高了实践能力。这样的活动课,不仅让学生在课内“动”起来,而且在课外也能全身心地“动”起来。

总之,思想品德活动课的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视活动课教学,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给学生想、做、说、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地进行思考讨论、质疑、交流等,为每一个学生张扬自己的个性,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到学习的成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动也就会逐渐地由“自发”到“自觉”,由“被动”到“主动”,这样“动”由课堂延伸到了课外,由方法演变为一种能力,学生会因此终生受益。以上只是我个人在进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活动课教学的一些体会与探索,希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与大家共榷。

 

 

 
  2009-2010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访问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