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这是中华少年应承担的责任。我校在区教育局,文广新局的指导下开展了“庐剧进校园”活动。2017年3月25日,在我校音乐教室隆重启动授课仪式。

庐剧,旧称“倒七戏”,俗称“小戏”、“祷祭戏”、“小倒戏”、“小蛮戏”。名称由来无考。因其盛行于安徽省的皖中地区,古属庐州(今合肥市),故于1955年7月1日,经中共安徽省委批准,正式改称庐剧。
庐剧是安徽省传统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安徽境内皖中、皖西、沿江的大片地区和江南的部分地区。庐剧是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 2006年5月20日,庐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庐剧唱腔丰富,发展至今现已后继少人,为了将这项非物质文化传承下去,特在我校设立了庐剧传承的教学点。
本次授课由国家级庐剧传承人武克英亲临我校指导教学,当武克英老师看到我们九中现场有三十多位热爱庐剧的学生时,她饱含着激动的泪花对着九中的学生们说到:“我一定会将庐剧这项文化传承下去,把我所学所知的全部一丝不留的传授给你们这些热爱庐剧的孩子们!”
庐剧传承人白树龙老师也来到课堂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庐剧瑰宝文化的精髓,认真的和武克英老师一起为同学们做示范动作。
最后在此次授课结束的时候,两位传承人还在和孩子们意犹未尽的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们也更加深刻的了解了庐剧文化并深深被庐剧文化所吸引。图为小小传承人们认真的和白束龙老师学唱庐剧经典唱段《一个瓜儿万般情》。
期待我校三十六位小小传承人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将庐剧这项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六安九中 王桂红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