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遴选认定结果中,六安九中以皖西庐剧为特色,成功获评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六安九中作为六安市第一批“戏曲进校园”试点校。自2017年“戏曲进校园”工作开展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积极筹划,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戏剧进校园”工作要求,成立庐剧社团,大力营造良好的戏曲氛围,将戏曲艺术和审美教育有机融合,为新时代学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另辟蹊径。
专家指导 引领成长
六安九中自成立庐剧社团以来,得到市、区政府和市、区教体局的大力支持,学校长期和区文化馆合作,聘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武克英老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树龙老师,合肥市庐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段婷婷老师亲临指导,传经送宝;每周三、五下午及寒暑假邀请六安市皖西演艺公司(原六安庐剧团)的专业老师上门送教,传授唱、念、做、打基本功,讲解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唱腔。同时,学校加强庐剧社团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社团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了一批能在校内承担庐剧教学的骨干教师。目前,学校拥有校内外专兼职教师12人,为学校传承庐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基础保障。专家老师们的专业指导、倾情授课,引领学校传承庐剧工作不断发展,掀起了一股传承传统文化、学唱庐剧的浪潮。
深耕细作 成果丰硕
近年来,我校传承庐剧工作推陈出新,结合六安的红色文化,以庐剧社团为基地,以音乐课堂、校园文化节、汇报演出等为平台,开发校本教材,创新编排了《我是小小传承人》《十八里相送》《观画》《茶谷新歌》《听党话、跟党走》等经典剧目,推广普及庐剧,让庐剧在地方上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另外,学校在与合肥46中结对共建和新疆皮山县木吉镇中学援助帮扶工作中,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将皖西庐剧的辐射范围扩展得更宽更广。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校的编排庐剧节目多次获得省、市大奖,并多次登上市、区春晚大舞台。2018年6月,《我是小小传承人》在六安市第三届“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展演中荣获一等奖,并代表六安市参加安徽省“戏曲进校园”汇报演出,登上了安徽卫视相约花戏楼栏目。2018年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在六安九中调研时,观看了庐剧社团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对我校传承庐剧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19年6月,庐剧表演唱《观画》在六安市第四届“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展演中荣获第二名。2021年7月,为“献礼百年华诞”创作的庐剧表演唱《听党话、跟党走》在安徽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中荣获二等奖,在六安市第七届中小学艺术节展演荣获一等奖,并且参加区庆祝建党100周年汇报演出。在刚刚结束的六安市第七届“小小传承人”少儿文艺展演中,庐剧表演唱《茶谷新歌》荣获第三名。
同时,学校加大开展传承庐剧工作的科研力度,2021年12月,学校申报的市级课题——《本土音乐在当地中小学的传承与发展研究——以皖西庐剧和民歌为例》,已经成功立项并顺利开题。学校将课题立项开题为契机,进一步加大传承庐剧的广度与深度,造就一批热爱庐剧、传承庐剧的师资队伍,为更好地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薪火相传 后继有人
庐剧社团已成为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传承庐剧工作后继有人。在学校领导的统筹安排和社团老师们不懈努力下,社团规模不断发展、不断壮大。目前,庐剧社团学员有80余人,他们都是来自本校的学生,有着音乐舞蹈基础,热爱庐剧,有传承家乡戏的主人翁思想,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强劲动力和活力。社团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学习,一招一式、一板一眼,尽得老师的真传;汇报演出时,小演员们有唱腔圆润,舞姿优美,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特别是,自贯彻落实“双减”政策以来,我校扎实推进庐剧社团建设,充分利用社团,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已探索出一条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九中特色的教育之路。今后,我校将继续加强传承庐剧工作的管理,优化课程设置,不断摸索经验,不断完善措施,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与服务功能,扎实推进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我校成功获评“安徽省首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是对学校近年来办学成果的高度认可,是对全校师生共同奋进的充分肯定。今后,学校将继续秉承“培养合格的人,塑造特长的才”办学理念,认真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教育引导全校师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弘扬者,凝心聚力,奋发图强,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