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川竞海流,风正好扬帆。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计划、明确研究方向、细化实施规程,5月27日上午,六安市三项市级课题开题论证、中期报告会在我校召开,六安市英语教研员薛叶青、裕安区教体局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主任吕永胜、霍山县音乐教研员沈守熠参加审议。
会议由吕永胜主持,吕主任首先宣读了六安市课题立项文件,并通报了市教科院对课题管理的相关要求。
三位课题组主持人作相关的课题报告。英语课题组主持人黄道菊作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课内外互动中的实践探究-以人教版教材为例》开题报告。
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中华文化内容可能以显性或隐性的方式呈现,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不同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尊重文化差异,具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分析传统文化,内容在培养学生文化认同感、跨文化交流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通过学习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提升英语语言能力,培养跨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为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数学课题组主持人明正作了《初中数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本课题以新课标为指导,聚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跨学科整合与项目式学习模式,旨在通过系统性设计与实践,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的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现实需求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仍以分科知识传授为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薄弱,跨学科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通过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创设富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音乐课题组主持人张丽莉作了《新课标指引下新学堂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性研究》中期报告。
本课题启动以来,研究团队严格遵循既定的研究计划,稳步推进各项研究工作,目前己取得阶段性成果。在研究过程中,聚焦新课标要求,深入探索新学堂歌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路径,通过多种研究方法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并不断调整和优化研究方案。研究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六安九中本部和淠河校区选取了七八年级部分班级、梅花小学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开展新学堂歌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示范演唱法、多媒体教学法、互动教学法、音乐游戏法等,并结合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位课题主持人汇报完后,审议专家审阅课题开题报告、研究方案等材料,给予高度肯定,也提出中肯的建议。
三位专家对课题组选题方向、前期的准备工作等给予了充分的认可,并肯定了课题研究的价值、可行性的研究思路。从选题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创新之处、研究方法、进度安排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评价。
沈守熠认为,音乐课题组的课题有现实的研究价值,现行音乐教材有些歌曲教学难度大,不适合中小学生传唱。本课题立足学情,将中华传统文化诗词吟唱与音乐节奏相结合,情境表演法,易于传唱,寓教于乐,学生喜爱,这系列成果可以编写校本教材在全区中小学推广。
薛叶青指出,美育是中小学最重要教育内容之一。英语中的传统文化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增强文化自信。传统文化是个大课题,可研究的内容很丰富,我们可以做一些子课题,如传统文化之饮食篇、服饰篇、故事篇等,小的切入点,有的放矢,更有抓手,研究更有方向。
吕永胜指出,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审议开题论证有无价值性,明确研究思路和方向,帮助完善研究方案,推动课题研究实质性进展。同时也提出要求:课题组要及时制定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实质性的研究,做好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过程性的资料。加强管理工作,学校须督促、支持课题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和落实。
作为课题申报单位,我校副校长黄文海校长作表态发言。发言中,他感谢区教育局专家和兄弟学校给予课题开展的指导和支持,提出宝贵的建议。我校一向高度重视教研科研,教研氛围浓厚,学校会给予课题组开展的教研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学校会注重课题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以点带面,从本校到集团分校,乃至辐射全区中小学校,惠及广大学生。
“题”开智凝,只待“研”途深耕。本次报告会为课题组构筑了交流互鉴的平台,也为研究课题指明了新的方向。在专家的精心指导、区教研室的鼎力支持、以及学校的大力帮助下,课题组将满怀科研热情,矢志砥砺前行,秉承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科学严谨的方法,不断精进研究设计,努力探索实践路径,扎实推进研究任务,创新丰硕研究成果,使教与研相得益彰,使教与学珠联璧合。(文:卢文庆 图:马业刚)
|